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 >

高舒适度低能耗 低技术建筑的设计观

发布者:未知 发布日期:2015-12-19 阅读:0
        建筑的低技术设计,旨在基于采用低调的技术措施、简朴的建筑形式和合理的低造价所开展的简约而直接的设计。将低技术设计作为节能省地型建筑设计的基础设计并营建“高舒适度低能耗”建筑,选用低成本的普通建材、尽量少的资金投入、节约化的工法而满足大量性建设需求,应当成为未来城市住宅及各类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目标。低技术背景下的低能耗住宅建筑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最为经济的土地利用方式、宜居的群体空间布局、节能的建筑物设计以及合理的低成本造价等。
建筑的低技术设计,旨在基于采用低调的技术措施
        在当前的建筑技术体系当中,欧洲人已经将“高舒适度低能耗”建筑作为一项战略决策。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最大限度地把室内自然温度控制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从而在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的同时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作为战略决策的“高舒适度低能耗”建筑是通过建筑物理的全系统优化设计来实现的,其中包括:外墙、外窗、屋顶和地下、低能耗采暖制冷、健康新风和防噪音等六个子系统,为了实现理想的效果,各子系统缺一不可且其中每一个子系统都要达到既定标准。这个战略决策适用于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要求积极建立“资源节约性的社会体系”,重点推进住宅的节能设计、研发和推广“健康、舒适”的住宅产品,建设节约型城镇,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最终使总能耗下降、总水耗下降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也提出: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等基本原则。导则中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更包含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的评定指标的子系统。人们可以相信,上述要求和措施将会对建筑设计和工程建设限定较为强硬而严谨的技术要求和门槛,同时引发并促进住宅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根本性改善。
        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并非最优化和最经济的降耗方式。因为,在强制性的技术条件之下,为了满足硬性条文的要求贯彻节能标准势必会在建设环节之外造成一系列影响,诸如节能设备的能耗增加、设备成本循环提升和低能耗产品的生产性污染等。特别是,在设计选用建筑配件和产品的时候很少顾及全面,连锁式的总能耗和资金的“社会性总量”未被计算在内,并且忽视了节能型建筑材料和产品在生产制造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多点污染。因此,只注重某些局部的住宅节能设计和产品选配而不顾整体社会,为一己之利而造成其他原生产和制造环节更多消耗的做法,在任何地方、任何阶段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国政府不断要求积极建立“资源节约性的社会体系”
        以往建筑物的节能工作和工程实施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和产品应用等方面,目前各地更多关注的是建筑技术和材料等物质化的层面,这能够直接而明显的反映在建筑物材料的热工性能、结构、设备和构造等方面。而从规划和空间布局方面进行探索并通过设计付诸实施的项目却是极少的,从国内范围来看,由于实际难度较大,在住宅区规划阶段的低技术运用和有意识地进行节能规划、设计尚未有较好的实例。
        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群体布局方面,低技术条件下住区的城市系统设计应当是符合当地特殊情况的一种控制性方案。为了达到高密度下的适宜性居住,低技术规划设计可采用高效而密集式的技术手法节约土地资源,将住区空间进行集约化处理和安排,同时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条件下的日照、采光和主导风向,营造类自然化的环境。此外,自近代以来历史建筑研究者在传统聚落和住宅的空间组织、低技术营造、节能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应作为现今规划设计的有益借鉴,积极吸纳传统民居的规划设计思想将有助于现代设计推导出符合其精髓的建筑形式和方法。
        虽然低技术建筑会对设计者提出更高的约束条件及要求,也有可能成为多样化设计的限制条件,但建筑创作不会因此而受到制约,设计完全能够辟出新方向、产生新风格。
中国的传统建筑历来讲求“顺生”理念,即顺势而为。而低技术所应追求的就是这种自然与聚居的和谐、“物我互养”,不违背自然条件、维护天然环境,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并得到整体上的社会经济性,同时又充分利用“地源”而达到最佳的适宜性。